163am银河网页登录版地址(China)官方网站-Unique Platform

【党员好故事】余颖:良师益友 至亲至善

作者: 时间:2022-11-14 点击数:

余颖,女,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163am银河网页登录版地址下属纳米科技研究所所长,国际刊物Materials Today Physics副主编,2020年荣获“湖北省百名优秀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称号。余颖老师2000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于200311-20075月分别到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波士顿学院从事了博士后和访问工作研究。余老师在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分别于201620172019年荣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指导的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长江学子创新奖”、“校长奖”、周洪宇华大卓越人才奖”等荣誉。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她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她是一个标杆,把对党的忠诚,浸润到教学与科研生活中。她就是华中师范大学163am银河网页登录版地址余颖教授。

一、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

以生为本,耐心细致。余老师来到桂子山的20余年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先后担任4个班级的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先后指导20多位博士生、50多名硕士生。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18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38位。余老师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秉持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始终贯穿着“亲、倾、请”的原则,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所谓“亲”便是亲近学生。余老师和蔼友善,与学生相处融洽,像一位母亲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她都视如己出般地耐心教导,尤其是对于成绩稍有落后的学生更是耐心开导和帮助;所谓“倾”便是倾听,余老师是一位学业上的恩师,更是一位亲友。她善于融入学生,倾听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困难,进而给予学生学业、生活、心理上的帮助;所谓“请”便是及时请学生汇报学习进度,及时了解、跟进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

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期间,余老师谈到,班级中有部分少数民族的同学在刚来到学校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在沟通上出现困难,她便不辞辛苦地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带领他们学习专业课知识。多年来,余老师一直保持着家访的习惯。2019年,余老师拜访了家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安场镇小米庄村的学生徐永江。余老师走进大山,感受贫困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对其给予学习上的鼓励。2020年,全国疫情严重,家在疫情中心武汉的余老师依然非常关切组内同学,热心地为他们筹集并寄送口罩等紧缺物资,令同学们非常感动。在2022年初,疫情再次肆虐,余老师十分挂念在上海联培的研究生王舟舟同学,时常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所需,及时对学生进行生活补助。

二、醉心学术 砥志研思

静谧和谐的华师校园里,葱郁的树木掩映着一座朴实无华的灰色小楼,这便是孕育出无数科研成果的纳米科技楼。每天早上八点左右,余老师便已经来到纳米科技楼,开始了她一整天的忙碌工作。

初心不改,探索催化难题。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探索新型高效的能源材料则是亟待解决的科研难题。20209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想实现碳中和,必须尽力减少碳排放,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电催化和光催化是实现太阳能-化学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非贵金属电催化和光催化剂的活性?余老师带领团队成员经过艰苦努力,探索出一种以纳米结构金属铜为基底催化剂负载新方法,大幅提高了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发现了Cu4O结构的稳定存在及其对二氧化碳还原为多碳产物的贡献,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领域提供了更深刻的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 Common.)、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和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等多个能源和环境领域顶级刊物上。这些代表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余老师和纳米研究所同事的工作对学校的材料学科成为国际ESI1%学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辛勤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也让余老师在科研上硕果累累。近5年,余老师已有近40篇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杂志,其中4篇入选ESI1‰热点论文,9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

三、良师益友 润物无声

生活中的余老师热爱运动、阳光明朗。常年坚持锻炼让她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面对每日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凡事亲力亲为,不为琐事而烦恼并乐在其中”是余老师保持健康心态的秘诀。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余老师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必然首先做到。她是一位暖心的老师,虽然工作繁忙,却总不忘在中秋节给学生买来好吃的月饼,在春节与暂时留校的学生聚餐聊聊家常。在家庭中,余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与妻子,她将家庭的经营和对子女的教育做得井井有条,培养出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儿。当有同学向余老师请教如何解决自身工作与家庭生活相冲突这一问题时,余老师以自身为例,总能给出教科书般的解决方案。

使命传承,播撒科研火种。余老师对待科研的严谨与热忱影响着她的学生。她在组会上经常教导学生:“在学术研究遇到困难很正常,最重要的是要找对方法、不断尝试。”有时她也会笑称自己很“唠叨”,不断叮嘱研究生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做实验时要仔细记录实验条件和过程,包括温度湿度、实验药品、操作步骤等等。这些看起来虽然是小事,但是时间一长,这些实验记录会成为学生实验的重要帮手,能够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已经博士毕业的优秀学生朱前程说:“做科研的时候,余老师非常尊重我的个人想法,虽然有时候天马行空,但她会耐心和我一起分析可能性,从来不会直接否定我的观点。”正是这种宽容与鼓励,让她的学生们能更加勇敢地向科研高峰攀登。

此文获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展评活动“党员好故事”三等奖。


审校:王棣




华中师范大学163am银河网页登录版地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027-67867939 邮编:430079
XML 地图